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宋美齡」標籤的文章

宋美齡:晚年為何拒絕回憶?

圖片
宋美齡:晚年為何拒絕回憶? 阿波羅新聞網 2024-05-16 訊 1975年4月5日,蔣介石病逝,宋美齡料理完喪事後,宣布她將赴美居住。宋美齡的公開解釋是治病,說自己早就查出了乳腺癌,想去美國做手術,但因為蔣介石病重無暇自顧,現在人已不在,她一個人留在兩人共同生活20多年計程車林官邸觸景傷情,遂決定離開。 一個孀居老人遠走他鄉,很多人推測必有重大隱情。 1975年9月17日,蔣經國親自攙扶繼母宋美齡走進專機機艙,一如往常那般恭順。外界盛傳,老夫人是與小蔣奪權失敗被迫出走。按照蔣經國之子蔣孝勇的說法,想奪權的是孔家後代,蔣介石剛剛過世那天,孔家人天天在床邊向宋美齡「勸進」,但「祖母真是位難得的女士」,她立場非常堅定,「從頭NO到底」。家庭紛爭很大程度上促使宋美齡更加迅速地離開,為了避嫌。齡僅回復四個字:「信收到了。」 白髮人送走黑髮人 1981年宋慶齡在北京去世,治喪委員會給宋美齡發出邀請。長島別墅門前那幾天擠滿了記者,媒體很關注宋美齡是否會來奔喪。據身邊侍從人員透露,宋美齡對姐姐的死幾度落淚,但公開場合她從無情緒流露。宋慶齡晚年很想見美齡,曾托廖承志輾轉捎話到美國,宋美 1982年,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廖承志,受組長鄧穎超委託,給蔣經國寫公開信,望蔣經國順勢和談,促成統一,將來把蔣介石遺體遷安故土。蔣經國奉行「三不原則」沒有回音,宋美齡代之覆信——信用中文寫作,由蔣介石身邊最年輕的「文膽」秦孝儀代筆。文中回顧與廖仲愷夫婦並肩戰鬥的革命友誼等等。 後來,鄧穎超沒有放棄,每逢新年都給宋美齡寄賀卡。為表謝意,1984年鄧穎超80大壽時,宋美齡從美國托人送了一隻水晶兔作為生日禮物,因為鄧穎超是屬兔的。宋美齡與鄧穎超在抗戰期間曾聯手成立保育會救助難童,當時宋對鄧頗為欣賞。借著這份私誼,1988年,鄧穎超給宋美齡寫信,呼籲「與夫人共謀我國家民族之統一」,憶及「廬山初識,忽忽五十年矣。山城之聚,金陵之晤,猶歷歷如昨」,言辭懇切。宋美齡不為所動。 1986年宋美齡回台灣參加蔣介石的百年誕辰慶典,一住近5年,在此期間蔣經國去世。宋美齡已經90多歲,有意在台灣安度晚年。然而台灣已翻天覆地,蔣經國去世前解除了黨禁報禁。宋美齡是蔣家王朝最後的代言人,專制獨裁時代的活化石,民眾的批判與反思難免不以她為突破口。她發表文章針鋒相對:「世上有即溶咖啡、即溶茶,卻不可能有速成的民主,有也只是

宋氏三姐妹與浦氏三姐妹

圖片
宋氏三姐妹與浦氏三姐妹 阿波羅新聞網 2024-01-14 訊 作者: 徐沛 因為宋氏三姐妹宋靄齡(1889-1973)、宋慶齡(1893-1981)和宋美齡(1897-2003)及其丈夫孔祥熙(1880-1967)、孫中山(1866-1925)和蔣中正(1887-1975)與中華民國的歷史緊密相連;而浦氏三姐妹浦安修(1918-1991)、浦熙修(1910-1970)和浦潔修(1907-2000)與她們的伴侶彭德懷(1898-1974)、羅隆基(1896-1965)和杜春晏(1889-1970)的命運則折射出共產黨的劣跡。 研究歷史,只要涉及中華民國、國民黨、共產國際及其支部中國共產黨,就會注意到宋氏三姐妹與浦氏三姐妹。 因為宋氏三姐妹宋靄齡(1889-1973)、 宋慶齡 (1893-1981)和 宋美齡 (1897-2003)及其丈夫 孔祥熙 (1880-1967)、 孫中山 (1866-1925)和 蔣中正 (1887-1975)與中華民國的歷史緊密相連;而浦氏三姐妹浦安修(1918-1991)、浦熙修(1910-1970)和浦潔修(1907-2000)與她們的伴侶 彭德懷 (1898-1974)、 羅隆基 (1896-1965)和杜春晏(1889-1970)的命運則折射出共產黨的劣跡。 被西化的中國人 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(1864-1918)小時出國投奔親戚,皈依西方宗教,後被派回中國傳教。1887年在 上海 迎娶明朝時就皈依西方宗教計程車大夫徐光啟的後人倪桂珍(1869-1931),成為買辦和富翁,並支持孫中山的政治活動。夫妻生育三女三子,全都送往美國接受教育。宋靄齡於1904年,宋慶齡與宋美齡於1907年到美國,就讀衛斯理學院(Wellesley College)。這說明在 清朝 ,中國人就有留學的自由,可共產黨奪取政權後,中國人卻會因想出國留學而被捕入獄,例如《紅狗》的作者齊家貞(1941)。 宋靄齡於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為夫婦。共產黨篡奪政權前,流亡美國,先後在紐約去世。孔祥熙28歲時第一次結婚,妻子病逝後,才在日本與時任孫中山秘書的宋靄齡交往並結合。夫妻生育兩女兩子。 而宋慶齡和宋美齡分別於1915年和1927年與有婦之夫孫中山和蔣中正結合。顯然她們違背了真正的基督徒必須遵奉的摩西十誡。宋慶齡後來還淪為反基督的共產黨的間諜。 孫中山為了

中共「志願軍」唯一回國女戰俘的遭遇

圖片
中共「志願軍」唯一回國女戰俘的遭遇 阿波羅新聞網 2023-10-10 訊 因為做過戰俘,文革中楊玉華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,還被要求整天掛牌子跪著曬太陽。當年在戰俘營中的「勇氣和鬥爭精神」已全然不見。有63名中共女戰俘選擇去了台灣,並受到了宋美齡夫人的親自接見。宋美齡對她們說:你們基本都是農家女兒,要乘年輕抓緊上學,學些知識和本領。後來,這些女戰俘大多學習護理和剪裁,在台灣嫁人,過得都不錯。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,中共派兵幫助發動侵略戰爭的 朝鮮 打敗韓國後,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進入朝鮮半島,將中共軍隊打回了「三八」線。此後,雙方在「三八」線地區呈對峙局面。由於美國彼時的戰略重點是 歐洲 ,主要敵人是 蘇聯 ,加之中朝損失慘重,內心願意求和,最終雙方同意談判。談判從1951年7月開始,歷時兩年,達成了停火協議。 而在隨後的戰俘遣返問題上,中共和美國發生了衝突。中共要求遣返所有被俘虜的「志願軍」戰俘,但美國方面則根據自願原則遣返。原來,在戰爭期間,許多中共軍人尋找機會自願投降聯合國軍,而且比例相當大。當時聯合國軍俘獲的中共軍人有兩萬一千餘人,其中一萬四千三百二十五人以「毋寧死」的堅決態度拒絕返回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,自願遣返者為6670人,其中只有一名女戰俘。 對此,中共大為恐慌,遂對不願回國的戰俘採取了威逼色誘等方式,但也只有440名戰俘回心轉意,占總人數的3%。 在美國之音《解密時刻》推出的《志願軍戰俘》系列紀錄片中,有這樣的鏡頭和解說詞: 1953年8月下旬,一輛裝載志願軍被俘人員的列車離開朝鮮,向鴨綠江北岸的安東駛去。車隊到達板門店時,彩樓上「祖國懷抱」四個大字讓戰俘們激動不已,他們高呼口號,表達自己對國家的忠誠。一下車,激動的戰俘握住迎接人員的手,淚流滿面。興奮之餘,只有個別頭腦冷靜的人,預感一場風暴又要來臨。 不錯,隨後降臨的風暴讓這些為中共賣命的軍人